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

佐川男子?萌え萌え!

制服本來就是一個強大的萌屬性:穿著制服的美人固然吸引,但即使本身賣相普通,好像也可以拜此物件所賜,加上好幾分。

最近在日本興起「佐川萌」,其萌芽對象正正是對速遞公司佐川急便那些穿制服的哥哥仔。清新的橫間藍白制度,騎著電單車爽颯地迎風送貨,臉上掛著誠懇的笑容按下你的門鐘……這些是萌得了佐川派件員的能人的感想。以公司屬下的(比較)靚仔員工五十一人的一天工作過程為內容,寫真集《佐川男子》在兩星期前推出,賣出二千多本,在ORICON的寫真集排行榜上佔第三位(同日的第一和第二位是AKB48和女藝人三津谷葉子)。看過照片,這些所謂很萌的「佐川男子」,其實也不過是眼耳口鼻比較齊整一點,不過,萌這個至少比起萌曱甴要來得比較容易接受吧?!愛情果然本來就是盲目的啊。

不過,佐川急便的評價一向不算太好,各式各樣古靈精怪的派件毛病,早就被網民們拍下照片,長時間在網絡上被恥笑。雖然一般認為,佐川急便至少比日本郵政要來得好,但是跟同業YAMATO,即現已進駐香港的黑貓速遞比較起來,前者的送件員較年輕,做事卻很草率,後者比較多中年派件員,相對卻踏實穩妥。所以,這次的《佐川男子》大概也是公司一次形象包裝,至少可以在不少女性心目中加分呢。

忘了帶通知書所以用普通的筆記紙代替。
而且字好醜。

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

男生愛姿整——キレイ男

奧運正式落幕,留下來的眾多新聞話題大家記得幾多?對於女觀眾而言,體育精神重要,「睇肉」精神也很重要,其中一個關心的焦點當然在於奧運的靚仔選手。大部份人的心水都是德國體操選手嗎?如果喜歡日系少年的話,同為體操選手的加藤凌平大概更吸引吧。

比起洋鬼子的陽剛口味,加藤凌平確是脂粉味濃厚,甚至有人惡搞,將他與一名泰國的舉重女選手並列放在一起。首先亮相奧運,比起內村航平,加藤君的表現又不算突出,會被廣泛留意自然是因為其青靚白淨的外觀,傳媒連人家在場下修眉化妝的私生活都要報道。對於不少人來說,男生如此姿整確實是受不了,但是愛美不是女生專美,這種「(愛)美男子」(キレイ男)在日本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呢。

本人也很喜歡的生田斗真(笑)
キレイ男是指該些重視自己儀容姿態的男士。其實早在2006年,大型通販網站BELLE MAISON已經就這些キレイ男進行過意見調查,並不是新鮮事。以男士為市場目標的美容用品、美容店亦越來越多:以男性為市場目標的某化妝水品牌,十年間的銷售額翻了三倍;某止汗劑在一年間更超過六倍。而這些男生,一反傳統雄糾糾的形象,看上去除了乾淨清爽之外,還有幾分纖細和自戀,要比喻的話,Johnny事務所的一眾可愛男生最貼切不過。事實上,日本其中一本主流的愛美系男性雜誌《FINEBOYS》,所起用的封面模特兒超過八成為J家偶像(2011年9月號至2012年8月號)。可能除了職場和人際關係上需要之外,會出現這種キレイ男風氣,其中一個根本原因是為了要迎合女生口味也說不定。

在同性眼中,這種姿整男大概教他們反胃,反對的聲音主要是認為這樣的男生太娘娘腔,兩性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;但是根據調查,贊賞這種男性的女生卻多達七成呢。說起來這結果倒的確符合J家一直壟斷日本男性偶像市場的現象。

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

雨月物語


有點欲罷不能,繼續找點靈異的話題來說說看。

《雨月物語》是江戶後期的讀本,所以當中富有教育勸人的意味。就像政府宣傳廣告愛用的手法,怎樣才可以使人印象深刻、改過自新?其中一種方法就是靠嚇。作者上田秋成取材自中國的白話小說《剪燈新話》、《警世通言》等怪奇故事,再賦予日本包裝,九篇故事,成為日本近代文學的代表作品,不單時人將之搬上歌舞伎的舞台,到今天依然是重要的創作題材來源。

改篇自《白蛇傳》的《蛇性之婬》是《雨月物語》唯一的中篇,也是被多次拍成電影或在寶塚演出的傑作。作為大作家的谷崎潤一郎,除了自己的作品被多次翻拍成電影之外(像《春琴抄》起碼被六次電影化,最近的一次在2008年),在二十年代初期曾經親自撰寫過幾份電影劇本,其中一份就是《蛇性之婬》。在當時依然吹著洋風的日本社會,谷崎潤一郎刻意選擇當時電影界未見的古典題材,雖然作品未盡完善,但作為新嘗試,編劇本人也感到很滿意。只可惜因為一直合作的導演身體情況惡化,《蛇性之婬》作為第四部谷崎電影,同時也是最後一部。

〈吉備津の釜〉則是講述一個名為磯良的婦人被始亂終棄,死去後依然糾纏不休,非將負心漢害死誓不罷休。這跟《四谷怪談》的故事很相似,而且兩位女主角磯良和阿岩大概都是醜女,這好像為男人外出拈花惹草多少找到一點站得住腳的理據。以前讀過推理小說《第十三個人格ISOLA》,貴志祐介寫的,正正是一個醜婦假借磯良(日文讀ISORA,至於為什麼有LA和RA的分別,請讀原著 笑)為愛行兇。那時候相當愛不釋手,重讀又重讀;出道初期的貴志祐介作品比較傾向變格派的:人們對於真相不明的事情總抱著恐懼呢,所以推理小說有時候跟恐怖小說的界線也很模糊。金田一的校園七不思議殺人其實也很可怕。不過後來貴志祐介的作品逐漸走向正統路線,比較少看了。

至於講述兩名男子友誼的《菊花之約》,大概最合腐女子的口味,現今多以菊花暗指男男關係,可能正是由此始?寫到最後,發現其實真正關於《雨月物語》的部份很少,哈哈。

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

耳袋.新耳袋.一志耳袋


都市傳說跟怪談,到底差別在於哪裡呢。有人認為,都市傳說就是未經證實的傳聞,怪談則是純粹創作的鬼故事。但是鬼怪之事,一向都是信則有不信則無,一些相信世間上存在靈魂的人聽來,鬼故事就像是有可能真實存在的都市傳說吧;而且許多引人入勝的都市傳說都有鬼魂助慶(像鬼娃娃花子),兩者之間的界別其實很模糊吧。

江戶時代一位旗本奉行根岸鎮衛先生,閒|暇時間就搜集奇聞奇事,近似現在的都市傳說,並將之寫成筆記小說。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大多是玩票性質,再加上故事主人公還沒去世容易引起爭議,所以最初是不打算發表的。後來因為被親友發現這份手稿,在根岸奉行的同意之下,開始廣泛流傳,這部都市傳說的小說命名為《耳囊》,又寫作《耳袋》。正如之前所說,當中收錄的故事除了真有其人事之外,還有不少怪談,例如在卷三中紀錄過關於「靈氣」的傳聞,卷五也記述了一個關於每到晚上就會伸出一隻手來的怪爐的鬼故事。

根岸奉行的《耳袋》合共有十卷,每卷收錄一百篇的小說。現在也有所謂「百物語」的鬼故事大會:晚上大家聚在一起,點燃一百根蠟燭,每說完一則便吹熄一枝,所有蠟燭都熄滅之後就會有怪事發生。相信大家對這傳說都不會陌生。以此為靈感,《新耳袋》稱為「現代百物語」。《新耳袋》的作者木原浩勝和中山市朗,同樣也是直接向人採訪奇人奇事,或是到發生怪事的地方明訪暗查,最後成書。他們的第一本著作『新・耳・袋 - あなたの隣の怖い話』在1990年發行,當時有不少讀者反映,一天晚上一口氣讀畢一百話鬼故事之後發生怪事,彷彿是應驗了鬼故事大會「百物語」。後來陸續出版的《新耳袋》書刊也大受歡迎,多次被改篇成為電視劇或是電影。視覺系樂隊Kagrra,的主音一志也是位怪談愛好者。以木原浩勝為偶像的一志,除了拜師之外,在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期間,也執筆「一志耳袋」專欄,嘗試撰寫怪談,可惜急逝,最後也未能完成「百物語」。

最後送上的是,Kagrra, 為劇集「怪談新耳袋」片尾所創作的歌曲鬼灯。




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

捕蟲.花火.鬼故事


問日本人夏天的盛事有些什麼?除了草叢捕虫、煙花大會之外,可能有人會答你是說鬼故事。

在日本有很強烈的印象,就是夏天一定要說鬼故事,其他季節的話會感到不對勁。最容易得到的解釋,可能是因為天時暑熱,聽個陰風陣陣的鬼故事可能有助降溫;也有人覺得因為夏天空氣滯悶的關係,能令恐怖感加倍云云。

不過,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盂蘭盆節吧。西方的鬼節在秋天,而東方的鬼節則在夏天。即使自身不信,但是身邊一整個都是鬼節的氛圍,也不禁猜測:「其實是存在的吧?」所以才更加令鬼故事有說服力。

民俗學者折口信夫也曾經討論過怪談集中在夏天這現象。現在的鬼故事雖然是作為現代人在夏天的涼快之用,但他認為那其實本來是人們做為盂蘭盆節的祭典一種。盂蘭節在舊曆七月十五日,按時氣來看即是立秋處暑之後,儘管已經來到夏天的尾聲,但秋天還沒完全跑出來,總讓人覺得還是好熱啊~的關係,當看到跟盂蘭節有關的各式各樣表演,漸漸地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地將之跟夏天掛勾起來,並在時間流轉之下,逐漸將本身的宗教意味洗刷去。